「翹腳不止骨盆歪 脊椎也會歪」喔
還會腰痛找不出原因
今天混亂的上了一天班 只記得這件事情了
就把它記錄下來吧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今天一位OL 面色鐵青的來到診間
她說:我因為左邊的腰痛一年多
這個疼痛從屁股來 還會到小腿 到腳~~
到處都看了 骨科 醫院都看過
X光照過 MRI磁核共振也照過
但大家檢查出來都跟我說正常
我:(疑?聽起來不就是一般的坐骨神經痛?莫非是梨狀肌的問題?)
所以你有治療過嗎
OL:每個醫生都說我沒什麼大問題 開一些止痛藥給我
我:那有復健過嗎?
OL:沒~~
恩恩,真是奇怪。檢查看看吧
麻煩你翹腳跟我一樣
於是--她的小腿不能水平放
我:可能是梨狀肌喔~
(因為梨狀肌有問題的 幾乎都無法小腿水平)
我想:梨狀肌不就簡單復健一下 就好了?
請她趴著觸診看看~
我:疑?疼痛都不是很明顯耶~~真奇怪
這時外院的X光終於打的開了~
我一看就說:對阿 X光看起來好像還好
但你是不是長期翹腳
OL:對耶~你怎知
我:因為我(會算命)是醫生
目前判斷起來 應該是梨狀肌症候群吧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提供幾個治療方式:
A. 復健治療:深層熱療 電療 超音波 約2-4週會好
B. 震波治療:對梨狀肌症候群還蠻有用的
C. 增生治療:打個針 恢復快~~
OL:我想要快點好 推薦哪一個???
我心想:應該是梨狀肌....吧?也有可能是腰部肌肉的傳導痛~~但症狀都沒有很明顯
感覺兩個要一起治療比較好~那就用只能手工的增生治療了~~
我:我建議 可以打針應該好的比較快~
OL:好吧 那就打~~針~~
於是
1. 先超音波導引 打到屁股梨狀肌
我想說:如果真是梨狀肌 應該症狀很明顯吧
OL:酸到腳底 是正常嗎?
我:正常幽~~~(但打到梨狀肌的肌肉時 沒有很明顯反應 好像不是完全梨狀肌問題~~~)
想:應該腰部要一起治療吧!
我:還有腰部兩個點喔~忍耐一下
戳---腰部的增生治療神秘三角點
OL:挖哩勒超機酸的oooxxx三角形....
想:恩恩,所以這裡應該也是有大問題~~
看起來規則的治療 3-4次應該就會完全好了~~
==========
好吧 其實我本來只是想寫 翹腳對腰部 臀部不好啦...
而且X光就看得出你長期翹腳~~~
===========
詳細要得到更多詳細內容可以到網站
肌肉神經痛 看哪 科 在 鄭淳予醫師。腦神經科學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#推好書 謝謝譯者楊琢琪醫師的引薦,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有關「#疼痛治癒」的書籍,看了書中內容後,發現其中許多觀點,都與我多年行醫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不謀而合,後來更得知深受慢性疼痛所苦的朋友,也曾在閱讀本書後獲得十分大的鼓舞和慰藉,讓我十分樂意為這本書的讀者們撰寫推薦序,面對疼痛,我們「可以」改變!
🔸釋放疼痛,從「理解」開始
身為一位神經科臨床醫師,我的診間每天往返許多慢性頭痛、肢體疼痛、僵硬麻木、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個案,看著他們深受慢性疼痛折磨,我知道,真正能擊倒他們的,通常不是疼痛本身,而是旁人的誤解,這往往會讓他們錐心刺骨,甚至失去治療的動力。疼痛就像「#隱形病」,外觀看不出什麼異狀,但當你處在疼痛時,卻必須花費很多力氣去對抗和調適疼痛帶來的不舒服。好幾次疼痛個案在我的診間潸然淚下,都是因為疼痛無法被家人、伴侶或是同事理解 :「這應該是想要引起別人注意吧?」、「是不是得憂鬱症啊?」、「每天閒在家,哪來那麼多痛!」,這一句句充滿誤解的話語,才是真正擊倒疼痛朋友的致命傷。
#MichaelJackson 在1984年拍攝廣告時,被煙火特效大面積灼傷了頭皮,自此之後就算傷口看似癒合,但據說疼痛如影隨形。這就和皰疹病毒感染後的神經痛一樣,雖然感染褪去了,但神經痛卻揮之不去,因為在受傷的當下,神經已經產生質變的損傷,外表看起來沒事,但痛卻在體內撕裂著。
所幸疼痛科學和醫學的日新月異,不同於Michael Jackson當年的處境,今日透過如「釋放疼痛」書中的闡釋,無論是正在經歷疼痛的人,或是周邊的親朋好友,都能更加深刻了解什麼是「痛」,從真正「#理解」疼痛開始,我們才能「停止誤解」,並且知道歷經疼痛的每一天,我們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好!
🔸「疼痛」、「失眠」、「情緒失衡」的鐵三角關係
書中在疼痛的成因和治癒策略中,十分強調壓力、情緒和睡眠的重要性,提到「長期疼痛者無法好好睡上一覺的比例高達86%」、「有兩處以上疼痛的人形成憂鬱的可能性是六倍」,這些觀點和我的治療經驗相當吻合:「#疼痛」、「#失眠」、「#情緒」這三者在我的臨床經驗中,幾乎就像是鐵三角關係,彼此緊緊相扣、互相影響。假設有任一個點產生問題,那其他二個點就一定會像骨牌效應一樣,接續著受到牽連,所以換句話說,要讓某個問題獲得好轉,譬如,想要讓疼痛順利消除,絕對不能忽視情緒、睡眠,必須一起調理或治療,身心才能真正有效率地進步!
以睡眠和疼痛的關係來說,我的疼痛個案時常在門診向我抱怨,因為疼痛的干擾,導致無法順利入睡,躺在床上,頭就一脹一縮地跳動疼痛,或是翻來覆去喬不到一個好姿勢,總是腰痠背痛,甚至半夜痛醒或是麻醒,無法安穩地一覺好眠,長期惡性循環之下,因為睡不好,又會加劇疼痛的發作和疼痛感知,一覺醒來往往全身更加疲勞、僵硬。
為什麼「#睡不好」會增強疼痛?研究發現,睡眠不足時會增強「大腦皮層主要感覺區」對疼痛的反應,也就是使我們對疼痛更加敏感,更糟糕的是,失眠會抑制我們「微調疼痛」的腦區,讓我們更不容易學習跟平衡疼痛的感知。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現今的慢性疼痛越來越常見,有可能就是如今我們越睡越差導致的後遺症!
「#壓力」本身更具備十足的殺傷力,書中提到當身體累積長期過量的壓力賀爾蒙,不但會傷害主宰記憶、認知功能的「海馬迴」,造成專注、記憶力的退化,更會進一步活化掌管情緒的「杏仁核」,這都會使得疼痛感知不斷被放大,讓疼痛感覺起來比實際更糟糕!這也就是為什麼「長期疼痛和焦慮疾患往往彼此強化,造成惡性循環,使人更難脫離疼痛。」
這些臨床發現和研究都再一次提醒我們,治癒疼痛的過程中,我們不只需要關注「痛」本身,更應該將注意力拉回自己不知不覺忽視的生活習慣、姿勢、身體使用模式,從習以為常的「#習慣性」下手整治,往往才能真正擊潰造成疼痛的罪魁禍首!
🔸「神經可塑性」帶來釋放疼痛的契機
我一直認為腦神經科學中最具關鍵性的突破之一,就是科學家和臨床工作者透過長年的研究一再證實了「#神經可塑性」(Neuroplasticity)這個功能,也就是證明了透過覺察、練習和改變,神經迴路、疼痛感知的迴路是可以被修正及調整的,書中就提到「好消息是,我們有能力集中注意力和提升感覺運動的覺察,減低長期的肌肉張力,並且改變姿勢與動作模式。」
其實治癒疼痛的捷徑不是依賴外在的儀器、檢查,往往我們需要的是:改變不知不覺中習慣的姿勢或個性,我們需要的是將注意力重新拉回自己的生活、身心狀態和以往使用身體的舊模式,關注導致疼痛的原因,並且相信自己是可以「#主動」改變的。這也是本書中提及「#臨床身心教育」(Clinical Somatic Education)的重要精神,書中對如何進行自我覺察,舒緩情緒、壓力、失眠的技巧,調整姿勢、身體張力和動作模式的練習,都一一詳加闡述,在這裡我就賣個關子,希望大家都能在書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🔸面對疼痛,我們「可以」改變
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:「#你是能夠改變的。不論你的壓力多大,記得專注於你能控制的事,你可以改變舊有的壓力習慣,並且協助自己痊癒。」在治癒疼痛的這條路上,的確漫長、艱辛,但我們一起這樣相信著:我們能改變,不假外求地重新建立和訓練新的、好的神經迴路,重整大腦感知線路,取代陳舊、致病的舊迴路,不是因為必須改變,是因為我們堅信自己「可以」改變!
疼痛醫師:楊琢琪|Pain Doctor: Cho-Chi Yang M.D.
Chun Yu Cheng
肌肉神經痛 看哪 科 在 Dr.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
「復健科色鉛筆繪畫日常」
梨狀肌症候群 (假性坐骨神經痛)
一位38歲男性工程師,因為長期屁股痛至門診求診,沒有明顯腰痛症狀,但近一個月開始腳麻,
這位病人表示,四個月前騎摩托車環島回來後,就開始痠痛,常常覺得緊緊的,以為過幾天就好,而且長時間坐在電腦前,到快要下班時反而更嚴重,之前在其他地方看診,拉腰兩個月都沒改善,所以想換個醫師看看。
病人體態偏瘦,不太像是髖關節發炎的樣子,痛的地方在屁股後側肌肉,一壓下去就明顯疼痛哀哀叫,沒有僵直性脊椎炎家族史,理學檢查合併病史高度懷疑是『梨狀肌症候群』。超音波檢視右側梨狀肌有輕微增厚。
我教一些復健的拉筋運動,並衛教一些注意事項:
1. 不要久坐,至少每個小時都要起、 坐著時不要翹腳、
2. 坐著時口袋不塞東西,會更壓迫梨狀肌、
3. 未來運動前先暖身,減少短時間臀部過勞之運動。
兩週後只改善一半,再安排打針加上震波治療,四週之後幾乎痊癒。
我們屁股後側有六條肌肉控制大腿外轉動作,其中一條肌肉蓋在從腰椎神經匯集出來的坐骨神經上,這就是 梨狀肌,而坐骨神經又粗又長,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感覺、大腿後側肌肉、小腿及腳部肌肉的運動,而有約20%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,而長時間坐在摩托車上導致梨狀肌肉變得過度緊繃、腫脹,壓迫到其下的坐骨神經,以致腿麻無力。
梨狀肌症候群又稱又稱為『假性坐骨神經痛』,當梨狀肌症候群發作時,大多在適當的休息、拉筋、與調整習慣後,就能痊癒,一般不太需要走到藥物注射。
而哪些復健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治療或預防梨狀肌症候群呢
可以做:坐姿抱腳拉筋、躺姿跨腳伸展、鴿式單腿收起拉筋等動作。
肌肉神經痛 看哪 科 在 人體實驗室~神經肌肉疾病?肌電圖檢查一次搞定 中視新聞 ... 的推薦與評價
... <看更多>